行业资讯
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哪几方面?
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,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及地方实践梳理如下:
一、财政激励政策
省级奖补机制
广东省设立专项资金,2024-2026年安排4.38亿元对整治成效显著的县(市、区)分档奖励(最高1000万元),资金用于农用地整理、生态修复等项目。类似机制在全国多地推广,如广西对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项目提供5.2亿元融资支持。
税费减免与指标交易
整治产生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可在省域内调剂,收益用于乡村振兴;生态修复后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异地交易,收益反哺生态保护。
二、土地管理政策
“三区三线”动态调整
允许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前提下,局部微调永久基本农田布局,调整规模不超过乡镇原有面积的5%;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永久基本农田调出需确保边界规模不扩大。
建设用地集约利用
顺利获得增减挂钩、宅基地退出等腾退建设用地,复垦面积30%可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;允许整治区域内不超过3%的面积用于旅游、康养等产业开发。
三、生态修复政策
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
重点推进海岸带修复、矿山复绿、红树林营造等项目,构建全域生态保护网络。严禁以整治名义破坏生态环境,禁止挖山填湖、违法占用林地湿地。
生态产品价值转化
探索“生态修复+产业融合”模式,支持碳汇交易、生态补偿等市场化路径,如广西有助于生态渔业反哺治理成本。
四、金融支持政策
政策性金融工具
国家开发银行、农业开展银行提供低息长期贷款,支持农用地整治、生态修复等项目;陕西省对整治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,提供“一站式”金融服务。
社会资本参与
鼓励社会资本顺利获得EOD模式(生态环境导向开发)参与整治,允许利用整治区资源开发经营性项目,保障合理收益。
五、土地指标与权益保障
指标跨省调剂
跨省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所得收益反哺乡村振兴,如广东有助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指标挂钩。
农民权益保障
允许村集体将财政投入资产折股量化,保障农民股权收益;简易工程(如农田整治)鼓励农民自建,降低用工成本。
六、实施保障机制
规划统筹
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,允许局部优化村庄布局,优先保障农村产业用地需求。
监测监管
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,强化后期管护责任,防止“重建设轻维护”。
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政策以生态优先、耕地保护为核心,顺利获得财政激励、土地指标盘活、金融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支持,有助于城乡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。具体实施需结合地方实际,严格守住生态与耕地红线,同时注重农民权益保障。
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qy球友会科技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