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文化旅游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全流程+要点+支持范围及材料指南
一、申报流程
文化旅游专项债的申报需遵循“储备-申报-发行-管理”全生命周期管理,具体分为以下阶段:
项目储备阶段
- 筛选立项:结合地方文旅开展规划及资源禀赋,筛选符合专项债支持范围的项目(如景区基础设施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),优先选择公益性突出、收益可平衡的在建或拟建项目。
- 前期手续:办理立项批复、用地预审、环评、规划选址等必要文件,确保项目合规性。
- 编制可研报告: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,明确建设内容、投资估算、收益测算等。
项目申报阶段
- 核心文件:专项债实施方案(含融资自平衡方案)、财务评价报告、法律意见书(“一案两书”)。
- 辅助材料:立项文件、用地手续、环评批复、收益预测表(需第三方审计)等。
- 材料准备:
- 系统填报:将项目信息录入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”和“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系统”,同步提交至省财政厅。
- 省级评审: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评审,重点审核项目必要性、收益覆盖能力(需覆盖本息1.1倍以上)及合规性。
项目发行阶段
- 信息披露:省财政厅编制披露文件(含项目概况、债券规模、期限等),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并公示招投标与资金拨付:发布招投标信息,承销商投标后,资金由省财政厅转贷至市县财政,并拨付至项目单位。
债券存续期管理
- 信息披露:定期公开资金使用、项目进展及收益情况,每年6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披露。
- 绩效评价:财政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进行评估,确保资金合规使用。
- 还本付息:按约定期限偿还本息,建立专户管理及风险预案。
二、申报要点
前期策划
- 政策对标:聚焦国家重大战略(如京津冀协同开展、国家文化公园)及区域协调开展项目,提升申报优先级。
- 收益设计:组合门票、停车费、租赁收入等多元化收益来源,确保覆盖本息1.1倍以上,政府补贴占比≤50%。
材料逻辑
- 必要性:突出项目公益性及社会效益(如文化遗产保护、乡村振兴);
- 创新性:融入智慧旅游(AR/VR体验中心)、低碳技术(光伏停车场)等新业态。
流程优化
- 窗口期把握:每年3-4月、9-10月为集中申报期,部分省份设临时窗口(如灾后重建)。
- 协同机制:建立“征地-环评-施工”并联审批,缩短前期周期。
后期监管
- 风险防控:设立偿债备付金(建议覆盖1.2倍本息),规避“重申报轻管理”问题。
- 动态调整:对进度滞后项目及时整改,必要时收回资金。
三、支持范围
重点领域
- 基础设施:景区连接路、停车场、厕所、智慧导览系统等;
- 公共服务:游客中心、应急救援基地、旅游数据中心;
- 文化类项目:博物馆、非遗活化利用工程(需符合公益性);
- 特色旅游:红色旅游、生态旅游、乡村休闲旅游。
禁止类项目
- 高尔夫球场、大型人造景观、商业地产(如文旅小镇住宅部分);
- 主题公园、宗教商业化项目、非A级景区内项目。
四、申报材料清单
类别 | 具体内容 | 要求 |
---|---|---|
基础文件 |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、立项批复、用地预审意见、环评批复、规划选址意见书 | 需同步办理“三证”(用地、环评、施工许可) |
收益证明 | 收益预测表(第三方审计)、历史收入数据(如有)、收益测算模型 | 覆盖本息1.1倍以上,来源需明确可验证 |
融资方案 | 专项债资金使用计划、配套融资协议(如银行贷款) | 明确资金分配比例(专项债占比27%-80%) |
合规文件 | 法律意见书(合规性审查)、财务评价报告(偿债能力分析) | 需由财政部入库机构出具 |
其他材料 | 智慧旅游项目需提供技术方案及数据安全保障措施;红色旅游需附政策支持文件 | 突出项目创新性与政策契合度 |
五、政策动态与趋势(2025年)
- 支持扩容:新增“智慧文旅新基建”(如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)、低碳项目(零碳度假区)。
- 审核趋严:严控收益虚高、捆绑商业资产,要求偿债备付金覆盖率≥1.2倍。
- 区域倾斜:东北振兴、西部陆海通道沿线项目额度提升15%,革命老区享绿色通道。
建议:申报主体需提前与财政、发改部门对接,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设计差异化方案,并关注年度政策调整(如负面清单动态更新)。可参考成功案例(如洛阳文化基础设施项目)优化收益结构与材料逻辑。
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qy球友会科技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